當中國測繪遇上非洲水電站-測量儀器變的大有作為
飛機到達科特迪瓦共和國首都機場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了。這是一個非洲國家,緯度7°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8°,這已經是北京5月的最高氣溫了。這里沒有四季只有“兩季”,旱季和雨季,高溫濕潤是這個國家氣候的最大特點。
2011年這個國家剛剛結束內戰,開始建造大量的基礎設施。我國一帶一路倡議中,非洲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在這樣的背景下,水電五局2013年承接下了該國的蘇布雷水電站項目,這也是該國最大的水電站,光施工總人數就超過了1600人。
測繪工程師董秀峰,既是項目中的測繪儀器廠家巖石科技(拓普康、科維)的技術代表,也是大壩變形運營監測的工程師。2017年10月,他只身一人拎著行李到達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讓機場,對這個國家的第一印象是:“機場有很多小孩子都穿著西服皮鞋,拎著皮箱。制服好看極了。”
雖然空氣中的潮濕讓他有些難以忍受,但他對這次“非洲外業”還是抱有很多未知的期待。
五年前的約定:5mm與3mm
2013年2月,水電站剛剛奠基時。中水五局的相關負責人就找到了董秀峰所在的巖石科技,并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的需求:大壩竣工后,利用設備監測大壩在蓄水過程中的形變。以20cm為限度,中間哪怕毫米級的變化也要監測出來。同時蓄水過程不過幾小時,這要求數據反饋也要以小時為單位,甚至是實時監測。
尋找這樣一個團隊并不容易。傳統測繪儀器進行測量雖然精度高,但對于大壩這樣的測量目標需要設置復雜的測回路線,這無疑與增大了數據獲取難度和周期。同時當地氣候高溫濕潤,儀器精度也受影響,測量閉合差往往在5mm左右。
這時他們聯想到了地鐵項目。“要知道留給地鐵檢修人員的時間短的可憐,這就要求地鐵線路的監測數據要做到24*7*365地提供,且不允許有頻繁中斷。”
中水五局就這樣按圖索驥,找到了在地鐵運營監測中經驗豐富的巖石科技。后者在3年時間里,參與到諸如杭州1、2號線、寧波機場線、武漢、成都等城市地鐵線路的監測中,并且閉合差在3mm以內。
用來進行監測的就是這些自動化監測站。陳緒軍說,這樣的自動化地鐵監測點在中國超過了2萬個,點亮了大半個中國。
盡管如此,巖石科技并沒有立即答應。“跨國項目利潤和風險都很難評估。”,陳緒軍說,海外項目的難點在于,后期哪怕出了一點小問題都需要派出工程師查看,這是很大的風險因素。
因此他們組織數次論證會,在系統穩定性、利潤率等角度進行衡量,最后還是接下了這一單。之所以接下這個項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水電站項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基本上可以體現各種測控手段。走出去的愿望,“一帶一路”的時代意義……這一切,都讓這個項目的順利承接顯得理所當然。
踏上非洲大陸:測繪師改行當“畫手”
2017年10月10日,董秀峰乘車從機場來到工地。“從機場到工地的路況越來越差,最后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了。”他回憶道。還沒來得及從顛簸中緩過神來,項目方就為他準備了一個“驚喜”:項目部署會。科特迪瓦能源部、中水五局、項目監理方、項目運營方的實驗室,各方坐在一起,“一屋子外國人,負責測量監測的就只有我一個人。”
事實上,總部還為他配備了4名研發人員。因為時差,他每天投入工作時,已經是國內的下午了。因此這4名研發人員需要夜夜加班到凌晨,以解決一線隨時會遇到的問題。
整個項目推進速度非常快。部署會董秀峰向監理方提交了施工計劃,第二天就得到回復:可以踏勘開工。他說到,效率如此之高的原因:無論是監理方還是中水五局都太需要監測數據了,傳統人工測量實在太慢了。
時間并不太充裕,項目方要求在40天左右的時間內,迅速搭建完11個監測站,并調試運行。建站過程中,項目方僅配備了兩名非洲工人。名為阿比博和弗朗西斯的兩名工人,光是學習剝電纜皮,就花了好幾天,因為他們的手太粗大,以至于很難進行精細的操作。
當然這只是“萬事開頭難”的一部分,來自法國的項目監理也出了不少難題。這名監理雖然擁有博士頭銜,但并不了解測繪行業。因此他對項目文檔的要求是:不僅他要能看懂,項目部的任何一名檢查人員都得能看懂。每個站點的調試報告、線路走向、何時完成安裝,通通需要寫進文檔。
最難的就是光纖。11個站點共22個光纖接頭,最后要匯入48芯光纖中,每一根都要用不同的顏色顯示。當問到用什么工具作圖時,董秀峰笑了一下說“Word”。這位有著十余年工程經驗的工程師,每天都會用Word畫上幾個小時的圖,他甚至需要上網學習通信線路的專業繪圖方法。
讓他感到驕傲的除了這些文檔外,11月3日大壩剪彩時科特迪瓦總統阿拉薩納·瓦塔拉先生的到來也讓他印象深刻。當時總統行走在壩體上時查看了這些設備,據現場的工作人員回憶說,總統對它們的“印象很不錯。”
再會,非洲?
10月30日,隨著11個觀測墩全部竣工,標志著監測站正式投入運營。間隔1小時的觀測數據被實時地傳輸到網頁端,供工作人員查看。“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網絡設施的完善,總統也不再需要來到現場查看,而是在家就可以看到這些監測數據。”董秀峰講到。
因為在蘇布雷的表現,中水五局非常希望他能夠參與下一個水電站項目的建設。這次不僅限于運營自動化監測,還包含施工過程中的工程測量。在未來的項目中,巖石科技也將嘗試“內觀”監測,既將傳感器埋入被監測對象之中,完成諸如滲水、孔隙等更加微觀的監測。
所以,在未來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測繪工程師踏上非洲大陸。至于董秀峰,他回到北京后休息了整整一周。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段辛苦卻難忘的“非典型外業”。他也會懷念起那段時間,無論是刻板的法國監理,還是“大手大腳”,說著蹩腳中文的阿比博和弗朗西斯。
更多相關
U3 AR 視覺影像RTK,效率超越想象
U3AR視覺影像RTK,效率超越想象 //AR加持、效率倍增” U3AR視覺RTK,AR影像加持,實景AR放樣,所見即所測。 “手簿+主機”...
默默付出的測繪人
李春霖 在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總要有人,去那遙遠地帶測天量地; 在生命禁區的世界之巔,總要有人,將那生命禁區精確丈量; 在冰雪覆蓋的南極海岸,總要有人,來填補大片的測繪空白; 在旖旎風情的...
華測、中海達、天寶等測繪設備制造企業披露2017年上半年財報,凸顯測繪儀器行業蓬勃發展
近日,華測、中海達、天寶等測繪儀器制造企業陸續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的財務報告,半年來,這些企業效益如何?利潤如何?這些高達數千萬甚至數億元的利潤中,是否有一份你的功勞在里面?南京環球測繪儀器網通...
徠卡全站儀助力橋梁修復實時監測
葡萄牙的埃德加·卡多索大橋長1421米,于1982年完工通車,其中包括一座斜拉橋和兩座高架橋。由于時間過久,需要對這座橋進行新的病害風險評估。在評估過程中,獲取監測數據對于橋梁的結構受力分析和及時...
回望全站儀過去四十年的技術發展與變革
對于從事測繪相關行業的人來說,全站儀可能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測繪儀器,可是提起全站儀的歷史,很多人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其實,全站儀的歷史并不長,從第一臺擁有數據處理功能的全站儀誕生以來,不過四十多年的...
徠卡iCB70全站儀結合徠卡CAD在竣工測量中的應用
一、竣工測量的需求竣工測量是指各種工程建設竣工、驗收時所進行的測繪工作。竣工測量的最終成果就是竣工總平面圖,它包括反映工程竣工時的地形現狀、地上與地下各種建筑物以及各類管線平面位置與高程的總現狀地形圖...
中緯ZT16R全站儀說明書 Geomax全站儀說明書
中緯ZT16R全站儀說明書用戶手冊本手冊專門針對使用ZT16系列全站儀的用戶。為了更好的使用,在操作ZT16系列全站儀之前,請認真通讀本手冊。中緯ZT16R全站儀中緯ZT16R全站儀為滿足城市測量用...
沉降觀測步驟詳細講解,高精度水準測量流程
沉降觀測即根據建筑物設置的觀測點與固定(永久性水準點)的測點進行觀測,測其沉降程度用數據表達,凡一層以上建筑、構筑物設計均要求設置觀測點。既然沉降觀測這么重要,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一期沉降觀測詳細步驟...